荡氏

历史来源

荡[荡、汤,读音作tāng(ㄊㄤ),不可读作dàng(ㄉㄤˋ)]

荡姓来源
  第一个渊源:荡姓是共工氏汤明之后,共工氏因自立为帝,被母后汤(傥)娥所杀,荡(汤)析羲自此离居,汤明后裔四处游荡,因避祸,多藏于草荡、沙荡、海荡、湖荡之中,被蔑称为“荡民”。史称“荡氏”。《中国史稿》曰:“荡析离居,罔有定极。”荡词组中因有“游荡、沦荡、动荡、佚荡、跌荡、浪荡、放荡、淫荡、荒荡、飘荡、流荡、晃荡、空荡及荡产”等,而在周人谥法中,荡字被列入下谥法,曰:“以此歼夷焉,用之小人焉。”江苏无锡荡口镇,宝应县獐狮荡乡,射阳县长荡乡,阜宁县马荡乡,泰兴县焦荡乡、芦荡,建湖县荡中乡,兴化市乌金荡、黑高荡、西荡,昆山市长白荡、明镜荡、汪洋荡,吴江县三白荡、玄鹤荡、里古荡,苏州盛泽荡、黄天荡,宜兴县马公荡、都山荡、蒲墅荡、阳山荡、莲花荡;浙江雁荡山,嘉兴连泗荡,德清县若溪荡,长兴县大荡漾、石湖荡、沉荡;安徽汤沟白荡湖;陕西三源县荡社;西藏荡青;湖北樟树坪坦荡河等地,多与荡人散居于此有关系。荡姓以渔盐为业,因而盐户称“灶荡”,渔户称“渔荡”;荡姓善驾舟,故曰:“荡舟”。而流经河南鹤壁市及汤阴县的“荡水”,则是荡姓的母亲河。
  春秋时,商宋有荡邑(河南睢县),宋桓公御说封其三子公子荡于此,为荡邑大夫。宋襄公即立拜其弟公子荡为宋司城,史称其为“司城荡”。公子荡文武全才,助兄宋襄公扶齐伐曹,两会诸侯,称霸天下,因而荡姓扬眉吐气,词组中有“荡气、荡涤、荡然、浩荡、激荡、荡覆、扫荡、摇荡、冲荡、震荡、荡平、荡漾;成语中有荡然无存、襟怀坦荡、浩浩荡荡、荡气回肠等颂扬之词。《吕氏春秋》称胜兵为“荡兵”,汉时置“荡寇将军”,清时道率府者名“直荡”,顾炎武曰:“古人以左右冲杀为荡,陈其锐卒谓跳荡,别帅谓之荡主。”因此而知,春秋时,荡姓已成为勇猛无比之师。公子荡在宋楚决战中,为营救宋襄公,独闯敌阵,身倍数创而牺牲。
  公子荡之子公子寿,因不肯陪伴昏君宋昭公左右而辞去司城官职,让儿子荡意诸袭世职。荡意诸以祖父封邑为姓,是商宋荡姓之始。荡意诸是春秋贤者,因见宋昭公被弑,自刎而死。宋文公知汤意诸贤,则封其弟荡虺为司马。荡虺之子荡泽袭爵后,欲削弱公室,则乘宋共公卒,宋国举哀之时,杀死太子肥,而专国政。荡泽因没有得到宋桓公家族鱼氏、向氏、鳞氏的支持,势单力孤,荡氏被右师华元率国人剿灭,荡泽被杀。荡泽子侄余生者逃亡于楚国亳州,楚共王封荡泽之子为荡侯。
  公元前530年楚灵王拜荡侯为楚军元帅,率潘子、司马督、嚣尹午、陵尹喜围攻徐国,楚灵王于亳州南干溪督战。公元前529年5月,楚国内乱,公子比自立为楚王,楚灵王自杀。荡侯急率围徐楚军回国,中途遇吴国之伏当了俘虏,荡姓至此成为吴国的奴隶,荡侯子孙为避祸,去草字头而改为汤氏。江苏苏州《汤氏家谱》曰:“吾祖宋公子意诸,以祖封邑为荡姓,其子孙因避祸,去草字头为汤氏。”唐时,荡氏为避唐太宗庙号,部分荡人改为阳氏,吐蕃大将荡没藏降唐后,亦改称阳没藏。今已经成为罕见姓氏,除在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福建发现有几户荡氏,其余荡氏均已成为汤氏的一支。
  第二个渊源: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桓公之三子荡意诸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
  周武王姬发灭商王朝之后,封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,以奉汤祀。至春秋时期的宋国大夫荡原,出任司城(等同于司空),其子公孙寿不愿承袭父位,由儿子荡意诸继任。荡意诸史称公子荡,其后裔子孙中有去“草”头称汤氏者。史学家童书业在《先秦历史考》中阐述:“春秋列国的大世族,如周有周、召、单、刘、尹等氏;鲁有仲(孟)、叔、季三家和臧、东门等氏;晋有栾、郤、狐、赵、韩、魏、知、中行、范、羊舌、祁、先、胥、伯等氏;齐有高(文公后)、国、崔、庆、栾、高(惠公后)、陈、鲍等氏;宋有华、乐、皇、鱼、荡、向等氏;卫有孙、宁、孔等氏;郑有良、游、国、罕、驷、印、丰等七穆之族;楚有斗、成、蒍、屈等氏。此外秦和吴、越等国的世族,则不甚可考了。”春秋时期,宋国有邑名荡(今河南睢县),宋桓公御说封其三子于该地,为荡邑大夫,因称“公子荡”。宋襄公即立拜其弟公子荡为宋司城,史称其为“司城荡”。公子荡文武全才,辅佐其兄宋襄公扶齐伐曹,两会诸侯,称霸天下,因而使荡氏一族扬眉吐气。后世词组中因而也有了荡气、荡涤、荡然、浩荡、激荡、荡覆、扫荡、摇荡、冲荡、震荡、荡平、荡漾,成语中也产生了荡然无存、襟怀坦荡、浩浩荡荡、荡气回肠等等颂扬之词。在史籍《吕氏春秋》中称胜兵为“荡兵”,汉朝时期置“荡寇将军”,清朝时期道率府者名为“直荡”。大文学家顾炎武曰:“古人以左右冲杀为荡,陈其锐卒谓跳荡,别帅谓之荡主。”因此而知,在春秋时期,荡氏已成为勇猛无比之师。公子荡曾在宋、楚两军决战中,为营救宋襄公子兹父(子兹甫)而独闯敌阵,身倍数创而牺牲。公子荡之子公子寿,因不肯陪伴昏君宋昭公子杵臼的左右而辞去司城官职,让儿子荡意诸袭世职。荡意诸以祖父封邑为姓,是商宋荡氏之始。荡意诸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者,因见宋昭公被弑,结果自刎而死。继位的宋文公子鲍深知荡意诸十分贤贤,因此敕封其弟荡虺为大司马。荡虺之子荡泽袭爵后,欲削弱公室,则乘宋共公子瑕逝世而宋国举哀之时,杀死了太子肥而专国政。后来,荡泽因没有得到宋桓公子御说家族鱼氏、向氏、鳞氏的支持,势单力孤,结果荡氏家族被右师华元率国人剿灭,荡泽被杀。这个历史事件在《左传》中有记载:“华喜、公孙师帅国人攻荡氏,杀子山。书曰:‘宋杀其大夫山。’言背其族也。”杜注:“荡氏,宋公族。还害公室。故去族以示其罪。山之名氏为荡泽,时为司马。”荡氏家族被攻灭之时,荡泽的子、侄余生者逃亡于楚国亳邑(今安徽亳州),楚共王熊审赐封荡泽之子为荡侯。周景王姬贵十五年(楚灵王芈围十一年,公元前530年),楚灵王(熊虔)再拜荡侯为楚军元帅,率潘子、司马督、嚣尹午、陵尹喜围攻徐国,楚灵王于亳州南干溪督战。周景王十六年(楚灵王十二年,公元前529年)农历5月,楚国发生了内乱,公子比自立为为楚王,楚灵王被迫自杀。当时荡侯得到消息后,急率围攻徐国的楚军回国,不料中途却遭到了吴军的伏击,当了俘虏,至此,荡氏一族中有很多人都成了吴国的奴隶。之后,荡侯的子孙们为避内外之祸,便去掉“荡”字的“草”字头改为远祖共工氏的汤姓,这在江苏苏州的《汤氏家谱》中有记载:“吾祖宋公子意诸,以祖封邑为荡氏,其子孙因避祸,去草字头为汤氏。”显然,在由子姓专承的宋国,确实曾产生了一支相当庞大的荡氏家族,姓氏读音依然作tāng(ㄊㄤ)。到了唐朝时期,荡氏族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号,有相当一部分荡氏族人皆改姓氏为阳氏。例如,当时吐蕃王朝的的大将荡没藏投降唐王朝之后,授归义将军,领四品管秩,他亦改称“阳没藏”,因为他本来就是荡氏家族的后裔。其实在古代,汤(汤)氏、荡(荡)氏、阳(阳)氏,本就是同一个姓氏,古人在华夏民族深层文化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上实在是非常聪明。荡氏一族今已经成为罕见的姓氏,除在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福建等省发现有少量几户荡氏族人还顽强生存以外,其余的荡氏族人均已回复成为汤氏的一支。子姓荡氏族人皆尊奉公子意诸为得姓始祖。

荡姓迁徙
  唐时,荡氏为避唐太宗庙号,部分荡人改为阳氏,吐蕃大将荡没藏降唐后,亦改称阳没藏。今已经成为罕见姓氏,除在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福建发现有几户荡氏,其余荡氏均已成为汤氏的一支。
  荡氏,今已经成为了十分罕见的姓氏,除在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福建这四个省份发现有零星几户荡氏族人以外,其余荡氏均已融入到汤氏一族之中了。
  河南荡氏:
  河南荡氏族人大多以渔盐为业,因而盐户称“灶荡”,渔户称“渔荡”;且因荡氏善驾舟,故曰:“荡舟”。而流经河南鹤壁市及汤阴县的“荡水”,则是河南荡氏族人的母亲河。
  江苏荡氏:
  江苏省的无锡市、苏州市有零星荡氏族人分布。
  在历史上,江苏省的无锡市荡口镇、宝应县獐狮荡乡、射阳市长荡乡、阜宁市马荡乡、泰兴市焦荡乡、芦荡,建湖市县荡中乡、兴化市乌金荡、黑高荡、西荡,昆山市长白荡、明镜荡、汪洋荡、吴江县三白荡、玄鹤荡、里古荡、苏州市盛泽荡、黄天荡、宜兴市马公荡、都山荡、蒲墅荡、阳山荡、莲花荡;浙江省的雁荡山,嘉兴市连泗荡,德清县若溪荡,长兴县大荡漾、石湖荡、沉荡;安徽省的汤沟白荡湖;陕西省的三源县荡社;西藏自治区的荡青;湖北省的樟树坪坦荡河等地,多与荡氏族人曾散居于此有关系。

家谱文献

  江苏苏州荡氏家谱,著者待考,清朝年间吴郡堂木刻活字印本。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